作者:张帆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定价:

获取链接:

发布日期:2021-06-27信息来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 | 学术著作
工作生活平衡——基于全国工作环境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字体大小选择:

工作和个人生活是现代人活动的两个主要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是人们满足基本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生活领域的家庭生活和个人闲暇,包括健康、家庭、迁移、消费、娱乐、子女照顾等,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以及休息休闲需要的基础。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劳动者对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工作压力和家庭照护责任不断增加,建立在信息网络上的现代社会工作也抹去了工作和家庭、劳动和休闲、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曾经清晰的界限,这使劳动者面临的工作—生活冲突越来越突出。工作和生活何以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书将工作生活平衡议题纳入劳动关系评价领域,在认识到当前劳动关系研究存在劳动者增长性权益评价指标缺乏、涉及劳动者生活领域较少,以及对非体力劳动者关注不足等问题的前提下展开研究。在分析劳动者工作生活平衡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本书的第一个关注点是地区分割和职业分割对劳动者工作生活平衡产生何种影响。地区和职业分割意味着复杂的市场结构、权力结构和制度结构的集合:脑力劳动者相对于体力劳动者群体拥有较高的行业声望、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发达地区的劳动者在工作环境、员工生活、员工福利、工作自主性、工作生活平衡计划等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因此,建立在对地区和职业优势以及阶层不平等的解读上,我们试图分析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是否存在差距。第二,本书尝试建立更加完善的外部环境、工作因素和生活因素共同作用的工作生活平衡解释框架。提出的研究问题包括,劳动保障和就业机会的提供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工作生活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社区活动的活跃程度等生活因素是否影响工作生活平衡?在劳动过程的时间控制方式向效率控制方式转换的背景下,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是否仍然受工作时间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外部环境因素如地区、劳动保障、就业机会,生活因素如通勤时间、社区活动参与和社会活动参与,以及工作因素中的职业、工作支持和工作稳定性等因素,研究它们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机制。本书的第三个理论问题关于工作生活平衡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特点,关注该问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观的变化会影响人们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认识和实践。最后,本书关注欧洲和中国工作生活平衡社会政策的发展及比较,我国社会政策在灵活工作安排、弹性工作计划、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照料假期、喘息服务、儿童托管和工作—家庭咨询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政策和制度空间,那么,如何借鉴西方的政策经验以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社会政策?

我们实施了一项工作环境调查,该调查以全国劳动者为总体,通过抽样调查劳动者的整体工作环境状况,以心理学广泛采用的感知指标为主测量劳动者工作生活的平衡感受。对前两个理论问题的分析主要使用工作环境调查数据,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多层次logistic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而在后两个理论的分析中,对工作生活平衡历史价值观的梳理主要基于对文献资料的挖掘,对中西方工作生活平衡的社会政策的呈现和比较主要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有六点。第一,整体外部环境对劳动者工作生活平衡影响较为显著。外部环境主要从地区、劳动权益保护和就业机会三个方面反映,其中地区表征着整体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差距,同时地区差异带来了工作环境的差距,东部地区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程度等各方面高于西部地区的劳动者,因此,应致力于提升西部地区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劳动权益保护和就业机会的供给能够鼓励劳动者行使休息休假权,提高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因而对其工作生活平衡产生积极影响。第二,职业分割并没有给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带来过多影响。在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分类下并未发现劳动者群体在工作生活平衡上的差距,这点对我们最重要的启发是,脑力劳动者并未因处于主要劳动力市场和较高的社会阶层地位而获得更高的工作生活平衡程度,他们也面临着劳动关系紧张问题。第三,我们最为关注的工作时间控制仍然对劳动者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工作时间的延长,无论对于固定工作时间的劳动者还是弹性工作时间的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均有消极影响。第四,生活因素较为显著地影响了工作生活平衡。社区活动参与和社交活动参与的满意程度影响工作生活平衡,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社区活动参与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增加休闲享受、提升生活质量和提高满意度,达到生活领域对工作领域的积极溢出,另一方面,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能够使工作至上的理念获得改观,促进个体从活动参与而非工作回报中获取幸福感,因而影响了工作生活的平衡。第五,在对工作生活平衡价值观的历史发展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工作生活平衡的价值观和理念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工作与休闲的关系上,而二者的关系既有此消彼长,也有融合趋向;既有冲突性,也有平衡性。从古代社会到工业社会,既有休闲崇拜和劳动禁忌的状态,又有工作至上和休闲抑制的状态。二者的冲突与平衡的条件在不同价值观下有不同的阐释。第六,通过对欧洲国家和我国工作生活平衡社会政策的对比,发现二者的发展和关注的重点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工作生活平衡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具有或体现着共同的社会诉求,这种诉求是政策产生的土壤,也构成了相关政策制度的基本背景。工作生活平衡的社会政策着重体现在工时缩减政策、弹性工作政策、休息休假政策、工作—家庭平衡支持政策和工作与休闲/健康平衡等五个方面,欧洲发达国家工作生活平衡政策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在五个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均衡的社会政策体系。我国的工作生活平衡政策主要集中在工时缩减和休息休假政策两个方面,但是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目前远高于欧洲,年休假时间则远低于欧洲,因而还有较大的政策发展空间。提出的建议包括将工作生活平衡纳入劳动关系评价范畴、关注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平衡问题、缩小地区差异和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劳动者就业稳定性和谈判地位、缩短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鼓励社区参与和家庭参与以及完善工作生活平衡的政策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