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劳动者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工作氛围与工作状态。事实上,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取决于劳动者的质量,取决于组织工作环境的质量。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创新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工作的质量,这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
主要指的是从业者在其工作单位中,从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工作氛围(working climate)与工作状态(working state)。工作组织与单位作为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制度载体,主要是通过其所形成和营造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或者组织文化来影响和规范员工的组织行为。在欧洲,工作环境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在中国,则主要是在中国员工参与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从工作时间、工作报偿、工作场所以及工作中的员工参与四个方面对工作环境展开研究。
我们在国家统计局“六普”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级抽样单元(primary sampling unit,PSU)抽样框,然后,利用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已抽中的一级抽样单元的所有二级抽样单元(second sampling unit,SSU)和三级抽样单元(third sampling unit,TSU)的总人口数、16岁及以上人口和家庭户数等数据,抽取全国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中居住在社区(居委会)辖区中的16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为调查对象,并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的个体、家庭、组织和社区数据,以对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工作环境进行测量、评估和分析。
中国工作环境研究报告,是研究团队对中国工作环境研究理论框架的思考以及对2014年到2018年五年来所做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与梳理以及对中国工作环境的研究状况的初步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研究报告从2017年开始,对工作环境理论框架中的四个结构性要素,即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报偿和工作参与进行了实证的分析。
工作场所主要是指组织所营造的员工工作的物理空间。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场所,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很多劳动者勤奋工作的条件。此外,工作场所也包括涉及到劳动者权益的工作过程前后环节的维护条件——福利性设施,这些福利设施构成了保护员工工作角色的另一个方面的物质条件,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职业生涯稳定以及良好的组织认同与忠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作时间主要是指工作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员工在单位中从事劳动的时间。在很多的情况下,工作时间成为了单位组织管理人员规范约束员工在工作中行为的一个依据,成为了度量他们完成工作的质量与数量的一个尺度,同时也是给予员工报偿与激励的一个基础。把工作时间作为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和结构性要素,是一个组织存在的基本规定性,是一个组织得以行为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组织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工作报偿主要是指人们在组织中劳动付出以后所得到的报酬。这既包括类似于工资奖金方面的报酬,也包括表扬、荣誉方面的激励,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人们劳动付出之后的回报。事实上,工作报偿是一把尺子,既衡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付出,也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组织领导及同事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和承认。在这里,付出与回报的平衡,是组织中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构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本条件。
在社会学的意义上,组织中的员工参与主要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在组织中一系列的利益表达、综合和实现的过程,参与组织中的事务,保障自身的权益,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与此同时,通过员工在组织中的积极参与,使员工能够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使雇主与雇员通过参与能够相互贴近,相互理解和支持,通过双方“参与式管理”共同感受幸福、获得与安全,提高对组织的认同,使组织中的工作环境得以优化。
我们试图从各个不同的学术侧面,分析良好工作环境形成的社会过程,研究工作环境影响与规范员工行为的社会机制,探讨提高组织效率、员工满意度以及组织认同的社会条件,从而在学科意义上为中国工作环境的总体性研究和对话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