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书试图探讨中国组织工作环境研究的理论框架,认为从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组织工作环境,要考虑作为结构性背景的“嵌入性”以及作为制度载体的“单位”,把强调组织秩序与个人良好的主观感受相结合,并分析组织中的社会团结、组织中的冲突与整合、组织中的保护与包容、组织成员的参与、组织成员的角色结构与互动以及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这六个方面的状况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组织中的治理状况与水平,进而折射出这个组织中的工作环境状况。
完成上述对中国工作环境研究的结构性背景与理论框架的分析以后, 接下来本书对这项研究的操作性框架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书指出,根据工作环境研究的结构性背景与理论框架的分析,在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评估与测量组织工作环境的时候, 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客观工作环境,本书从工作时间、 工作报偿、 工作场所和工作参与四个角度来分析。第二个方面是组织制度环境,本书仍然从上述的工作时间、工作报偿、工作场所与工作参与四个角度切入,观察与分析组织是否在工作时间的角度上有相应的考勤、作息、加班、休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否在工资、福利等方面有相应的物质奖励与激励规章制度,是否在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方面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是否在员工参与方面有具体的措施与办法。第三个方面是主观心理环境,这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工作环境以及组织制度环境的一种主观感受,通过设计一系列指标让组织成员来反映他们感受到的工作单位宽松不宽松、满意不满意,自己被不被认可。
最后,本书试图从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报偿以及工作参与切入,在中国工作环境研究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组织的工作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作者期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证的探讨,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组织工作环境状况,并在学科意义上为工作环境领域的总体性研究和对话提供启示。